朱棣可以说是朱元璋儿子中最像父亲的一个策略聚宝,父子俩行事风格同样狠辣,为了稳固皇位都不惜大开杀戒。永乐十三年某日,朱棣在批阅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奏章时,突然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头一震的名字。
朱棣突然转头问身旁的纪纲:"解缙还活着?"纪纲一听就懂了皇帝的意思,马上回话说他活不过明天。可这位号称"大明第一才子"的解缙,到底犯了什么错,让朱棣非要置他于死地?
【一、大器晚成】
作为大明第一才子,解缙的家世背景自然不简单。他生长在一个世代读书做官的家庭,祖上在元朝时就有人当官。要知道在元朝那个年代,能当上官的人可都不简单,这充分说明他祖父确实很有学问。
展开剩余91%解缙从小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长大,读了很多书特别有学问。他小时候就是当地出了名的天才儿童,7岁就能写诗作对,街坊邻居都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大出息。虽然年纪轻轻就出名了,但他可不像方仲永那样荒废才华,始终都在坚持学习。
他18岁就考上了举人第一名,第二年进京赶考又顺利考中进士,从此步入仕途。当时正是明朝洪武年间,朱元璋很器重这个年轻有为的才子,特别是听说他是解开的儿子后,更加看重他了。
皇帝看中了解缙,他的前途自然一片光明。洪武二十一年,解缙当上了庶吉士。别看这官不大,却能天天在皇帝跟前做事,是大家眼里的红人。解缙确实有真本事,在朱元璋身边很受重用,没过多久就升了官。
短短一年内他就升任翰林学士,当时解缙年纪尚轻,难免心高气傲,连面对朱元璋时也毫不避讳直言进谏。可谁都知道,朱元璋从来不是个能听进劝谏的皇帝。
不过朱元璋对解缙还算手下留情,没有立刻翻脸。那时候正值"洪武四大案"闹得最凶,满朝文武都提心吊胆,生怕被朱元璋盯上。但解缙身为臣子,觉得劝谏皇帝是自己的本分,就硬着头皮给朱元璋递了份奏折。
解缙在奏折里直言朱元璋杀人太多,读书人说话总是比较尖锐。出人意料的是,朱元璋看完奏折后不但没把解缙关进大牢,连惩罚都没有,反而承认他说得对。朱元璋这个反应让满朝文武和解缙本人都大吃一惊。
解缙仗着朱元璋的宠信越来越放肆,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,认为朱元璋对他另眼相看,把他当作心腹忠臣,不管说什么皇帝都不会怪罪。后来李善长案震惊朝野时,解缙又冒出来给李善长求情。
这回解缙可没上次那么走运了。朱元璋虽然没处罚他,却直接把他打发回老家。老朱的原话是:"成大事不怕晚,过十年再来,照样能重用。"这话说明朱元璋其实挺认可他的本事,但以解缙这种直性子,确实不适合在官场里混。
【二、权力的顶峰】策略聚宝
解缙的人生突然遭遇剧变,瞬间从高处跌落谷底。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,又深得皇帝赏识的他,现在却沦落为普通读书人。像解缙这样自命不凡的才子实在难以接受这个现实,但朱元璋金口玉言,说出去的话也不可能收回来。
解缙在那段日子里一直闷闷不乐,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。朱元璋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,但朱允炆在位时还是没重用解缙。直到朱棣起兵造反,这场"靖难之役"才让解缙时来运转,改变了他不得志的处境。
朱棣当上皇帝后对朝廷官员进行了大换血,他信不过建文帝留下的旧臣,但刚登基又急需人才。这时解缙抓住了机会得到重用,朱棣早就知道解缙的名声,特别是听说建文帝不重用他,反而让朱棣更放心。
这次解缙迎来了人生重大转折,直接当上了内阁大学士,在朝廷里的地位高得不得了,可以说是当上了最大的官。那一年他才三十五岁,就达到了做官的巅峰。
就在这个时期,朱棣给解缙安排了个重要差事——让他负责编写《永乐大典》。可以说,解缙能在历史上这么出名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部了不起的著作。
有件趣事,刚开始解缙根本没把编书当回事。他觉得朱棣是出了名的打仗皇帝,哪会真在意这些文墨活儿,以为皇帝就是随口一说。没想到朱棣知道后立马动真格的,直接把姚广孝和一群读书人都派来给解缙打下手,这下解缙才明白皇帝是认真的。
解缙当官可能不太在行,但他的本事确实厉害,能同时获得朱元璋和朱棣两位皇帝的赏识,绝对不简单。论学问更是数一数二,光是编《永乐大典》就调动了两千多人,花了四年时间才完成这部巨著。
《永乐大典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,能完成这项浩大工程的解缙自然深得朱棣器重。当时解缙成了文坛领袖,因为比他更有学问的人都被朱棣处决了,活着的都不如他。
解缙既有学问又受皇帝重用,要是能稳扎稳打,他在文坛和官场都能混到顶尖位置。可惜他老毛病又犯了——虽然被朱元璋撤职在家反省了八年,可他那爱管闲事的毛病一点没改,明明不会说话还总插手不该管的事。
【三、落幕】
大家都知道,朱棣到了晚年同样面临每个皇帝都要面对的难题——选谁当接班人。可能有人要问:朱元璋不是早就定下"立嫡长子"的规矩了吗?但就像前面说的,朱棣是个能征善战的皇帝,可他的大儿子朱高炽却完全不像父亲那样。
朱棣又遇到了那个千古难题:儿子不像老子。历史上这种事太多了,让他实在拿不定主意该把皇位传给哪个儿子。二儿子朱高煦最像他,打仗勇猛,立过不少战功。
朱棣遇到难题时想到了解缙,向他征求意见。这其实是个危险的问题,回答不好就会惹上大麻烦,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,大臣们最好别掺和。但解缙抓住机会支持朱高炽,结果得罪了朱高煦。
朱高煦是个记仇的人,从那以后就处处刁难解缙。解缙本来就不擅长为人处世,在朝廷里得罪过不少大臣,再加上朱高煦经常在朱棣面前说他的坏话。没过多久朱棣也开始讨厌解缙了,后来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他贬到了荒凉的广西。
解缙倒是很乐观,总觉得自己还能翻身,可谁也没料到他亲手把自己逼上了绝路。永历九年朱棣带兵出征,让太子朱高炽留守京城,恰巧解缙这时进京述职,却扑了个空——皇帝根本不在。
皇上不在你就先回家,等皇上回来再禀报,可他却跑去见了太子朱高炽。就因为这个举动被人抓住了小辫子,惹得朱棣忍无可忍。朱棣一回来就派锦衣卫把他抓进昭狱关押,可后来朱棣忙着处理朝政,居然把解缙这茬给忘在脑后了。
【结语】
四年后朱棣翻看名单时,突然记起还有个叫解缙的人。他随口问了一句,善于揣摩圣意的纪纲立刻会意,当晚就结果了解缙的性命。
jlinternet.cn
gqwsg.cn
zhuangmeimall.cn
zrwlf.cn
hdhzyl.cn
pplyj.cn
szchenbolipin.com.cn
yunyouth.cn
gcompare.cn
vo4v4pt.cn
supportchain.cn
helong369.cn
qxtsh.cn
tyxnf.cn
xindongedu.cn策略聚宝
发布于:四川省九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